吕芳压低声音:“禀皇爷,是”
嘉靖帝道:“大声些说!”
吕芳只得扯着嗓子,高声道:“禀皇爷,赵文华赵部堂牵扯其中。”
赵文华瑟瑟发抖,他想要辩解,却因深入骨髓的恐惧说不出一句话。
嘉靖帝问:“哦?咱们这位赵部堂从军费中贪污了多少银子?”
吕芳答:“共计十万四千两。有六位被革职查办的九边官员的口供,但尚未有实证。”
嘉靖帝道:“赵文华,你还有何话说?”
赵文华从嗓子眼里挤出苍蝇似的声音:“臣冤枉。”
嘉靖帝道:“没有实证,朕先不定你的罪。你滚回家去,戴罪候审吧!”
赵文华心惊担颤,两腿发软,已经走不动路。吕芳吩咐两名小宦,好容易才将赵文华搀出了永寿宫。
倒了血霉的赵文华失魂落魄的进了官轿。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府的。
戴罪候审这四个字,几乎决定了他的官途就此戛然而止。
赵文华打小有个毛病,一着急就肚子痛。
某年一个道士来了赵府,给了他一个偏方。腹痛之时,可卧于小舟。半个时辰便能止痛。
赵文华为此在府邸后院开凿了一个小湖,方便卧舟止痛。
赵家管家将赵文华搀扶到了小舟上。划着小舟来到了小湖的中央。
夜风一吹,小舟摇曳。照之前的经验,他的腹痛半个时辰就能止住。
然而半个时辰过去了,他的小腹似有哪吒闹海。疼的他脸色苍白,哀嚎不断。
管家问:“老爷,要不要上岸给你寻大夫?”
赵文华没有说话,发了疯似的用手去揉肚子。力道之大,宛如一个受了丈夫气的经年老厨娘在揉面团。
管家失声大喊:“老爷,不要再揉了。”
话音刚落,只听得“噗嗤”一声,赵文华的腹部鲜血横流。
管家连忙上前,摇了摇赵文华的肩膀:“老爷,老爷!”
赵文华没有回答。
管家用手一探赵文华的鼻息,哪里还有呼吸?好家伙,大明工部尚书揉肚子,硬生生把自己给揉死了!
《明史》载:“文华故病蛊,及遭谴卧舟中,意邑邑不自聊,一夕手扪其腹,腹裂,脏腑出。遂死。”
赵文华,嘉靖八年进士。为官颇有贪名。然其有识人用人之明。浙直总督胡宗宪、凤阳巡抚唐顺之,皆由文华引荐于严嵩。
赵文华死后,给事中罗嘉宾查明其贪污九边军饷实证,总数为十万四千两。
嘉靖帝勃然大怒,命锦衣卫籍其家,家产尽没。
嘉靖帝又下旨:“抄没罪官赵文华家产,乃是此獠于工部贪墨财富。九边十万四千两军饷不在其中。”
“自古父债子还,祖债孙还。命赵文华子孙充军代赔九边军饷。”
说句后话,万历十一年时,嘉靖帝的好大孙万历帝读《世宗实录》,看到了嘉靖帝的这道旨意,于是派内宦核算赵文华子孙赔饷数目。
内宦一番核算,离赔够还远得很。
万历帝牢记皇爷爷教诲,一定要赵文华的子孙继续赔。要么赔光,要么死光。
赵文华的这笔账,他的子孙一直还到了崇祯十七年,整整还了八十五年。
此事创造了华夏史书中家族偿还国家欠款最长时间记录。
严嵩府邸书房。
严嵩的面前摆着嘉靖帝的一封手书。
嘉靖帝在手书中质问严嵩,为何得仙酒自用不献上。
严嵩沉默良久。
严世蕃道:“爹,我觉得赵文华的死有蹊跷。让老罗查一查?”
“怎么可能揉肚子把自己揉死?还揉得脏腑崩出?”
严嵩抬起头,看了一眼严世蕃:“查清他是如何死的又能怎样?”
“皇上已动了倒严之心!先查办九边严家官,又严惩赵文华。这只是倒严的前奏!”
严世蕃愕然:“倒严?父亲您多虑了。皇上怎么可能倒严?这么多年了,是咱严家站在台前,为皇上遮风挡雨。”
严嵩骂道:“糊涂啊!天子乃是龙种。京畿起风雨,皆是皇上呼风唤雨。”
“不过话又说回来,倒严怕也没那么容易。”
严世蕃道:“爹,我全明白。只要东南的胡宗宪稳住神,别把倭寇剿干净。那咱家就倒不了。”
“只是那胡宗宪似乎不怎么听您老的话。我是怕他这山望着那山高,背信弃义转投裕王、徐阶那边。”
严嵩道:“胡宗宪是厚道人,绝不会背叛严家。你们工部掌天下河务。你去一趟江南,视察江南水利。”
“顺便见一见胡宗宪。把话跟他说清楚。倭患根除之时,便是他胡宗宪身死人手之日。”
严家为了自己的权势,对抗倭的态度从全力支持变成了暗中阻挠。
且说林府之中。
林十三听说赵文华揉腹而死的消
第189章 黑熊记终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